發(fā)布時間:2025-06-09 16:55:03 訪問次數: 中共桃源縣委宣傳部、桃源縣教育局 信息來源:桃源融媒
湖南省桃源縣以“大思政課”建設為引領,錨定立德樹人根本任務,全面構建固本鑄魂的思想政治教育體系,推進學校思政教育守正創(chuàng)新,打造新時代育人新樣態(tài)。
桃源縣第二中學開展“我的韶山行”紅色研學活動
一是學段貫通,點亮思想燈塔。針對不同學段,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規(guī)律、教書育人規(guī)律和學生成長規(guī)律,按照循序漸進、螺旋上升的原則一體化規(guī)劃設計課程目標。學前階段重感知啟蒙,通過戶外春游秋游、愛國閱讀、文明禮儀學習等一系列實踐活動,讓家國情懷在幼小心靈萌芽。小學階段重體驗筑基,通過升旗儀式、紅色教育、非遺體驗等活動,厚植規(guī)則意識與愛國情感。初中階段重思辨明理,開設“社會熱點辯論賽”課程,引導辯證分析現象,組織志愿者服務活動,增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者使命感。高中階段重知行固本,開展經典研讀、“我的韶山行”等深度實踐,筑牢信仰,堅定“感黨恩、聽黨話、跟黨走”的政治自覺。
郭云兵老師在沅水河畔指導“沅水童聲”朗讀團成員練習朗讀
二是家校社聯動,鑄造責任鏈條。創(chuàng)新課程設置,激活育人新動能。全縣高中階段開設“思想政治”課程,初中、小學階段開設“道德與法治”課程;縣內小學三年級、五年級、初中八年級上學期每周開設一節(jié)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生讀本》課程。剪市鎮(zhèn)中學廣泛收集紅色經典,以“老師帶領學生”“學生帶動家長”共讀紅色故事;桃源七中依托茶葉之鄉(xiāng)優(yōu)勢,編寫茶文化校本教材《古道茶韻》,從喝茶開始,由淺入深,循序漸進,并設計了大量的實踐活動,做到以茶修德,以茶養(yǎng)廉,以茶自省,以茶雅志。引導家長同學,助力家教大提升。教育、應急、衛(wèi)健、政法等部門共同協作,將專業(yè)內容課程化,構建育兒、普法、平安、健康“四同學”的微課程,實現知識體系的全覆蓋。目前一共開發(fā)課程255堂。家長同學平臺自上線以來,注冊總用戶18.7萬人,其中在校學生家長8萬余人,總點擊量594萬次。領導帶頭授課,傳播思政新理念。縣委書記帶頭上思政課,鄉(xiāng)鎮(zhèn)黨政領導紛紛走進學校,講授最新思想理論、政策動向、實踐成就,讓“小故事”匯聚成“大道理”,實現潤物無聲的育人效果,共抓共管共促思政課蔚然成風。
桃源縣漳江小學與新疆巴格爾小學同上桃源刺繡課
三是品牌打造,深耕思政沃土。以構建“一校一品牌、一校多特色”為抓手,盤活非遺、民族文化等各類資源,培育思政教育沃土。德育為首,創(chuàng)新引領驅動。桃源縣第一中學、桃源縣職業(yè)中等學校創(chuàng)新學生思想政治管理模式,積極創(chuàng)建“德育銀行”,構建全員、全過程、全方位育人模式,取得規(guī)范學生思想行為、激勵學生自律、家校共育等多重效果。桃源縣剪市鎮(zhèn)中學“沅水童聲”朗讀團探索以簡單易行的朗讀為載體,解決留守兒童性格內向、孤僻,缺乏自信等思想教育問題,團隊事跡先后被各大媒體多次報道,發(fā)起人郭云兵被評為“全國優(yōu)秀教師”。鄭家驛鎮(zhèn)中學將課堂搬進“田間”,組織學生與聯合收割機進行割稻比賽,感受現代農業(yè)科技的發(fā)達,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。同心共育,突出民族特色。結合桃源縣楓樹維吾爾族回族鄉(xiāng)維吾爾族、回族等少數民族聚居的特點,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融入德育和思政體系,以學校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為抓手,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,常態(tài)化、有形化、特色化深入推進各族學子廣泛交往、深度交融。以漳江小學、楓樹中學為示范,打造民族團結宣傳陣地和石榴籽課堂教學基地,開展“童聲唱響新時代,民族團結一家親”手拉手聯誼活動;以非遺文化走進校園為契機,利用“云課堂”開展“湘吐同心繡融合·非遺文化潤心田”同上桃源刺繡課活動;組織“湘吐同心·五校攜手”集中研修,通過一系列實踐活動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族團結進步的教育模式。文化鑄魂,筑牢信仰基石。將優(yōu)秀傳統文化傳承作為開展思想政治工作的“著力點”。組織縣內文藝院團、文化傳承人開展“戲曲進校園”“非遺進校園”等展演展示文化活動千余場??h職業(yè)中專常年開設刺繡、擂茶習俗、茶藝專班,漳江中學多次邀請?zhí)以茨镜竦确沁z傳承人進校開展培訓,縣文昌中學將“桃源刺繡”“桃源木雕”等優(yōu)秀傳統文化納入課后服務內容,豐富的文化活動及專業(yè)課程,讓廣大青少年在文化熏陶中堅定文化自信,增強民族自豪感。